结婚时的婚嫁歌 只看楼主

旧时,凡闺女出嫁前夕,女方家姐妹及邻里好友要唱嫁歌为闺女送行,在今四川东部华蓥、南充、岳池、广安一带,这种婚嫁习俗往往在女方家堂屋里举行,故称“坐歌堂”。“坐歌堂”所唱歌曲结构简单、语言通俗、上口易记。形式分领唱、独唱、对唱、齐唱。歌词内容极其广泛,歌曲同曲异词者居多。
此文创于“苏州婚宴”!


“坐歌堂”的历史源远流长。宋·周去非《岭外代答*就记叙了我国南方民间伴嫁唱歌的习俗:“嫁女之夕,新人盛饰庙坐,女伴亦盛饰类辅之,叠相歌和,含情凄惋。”湖南《嘉禾县志*更有详细记载:“嫁女前夕,具酒馔,集妇女唱歌。歌阙,母女及村姑伯姨,相而泣,循叠相继,达曙乃止。”明末清初时,大批“湖广”移民进入四川,成为今天多数四川人的先祖。移民入川,风俗习惯也随之带入。四川东部华蓥山扼移民入川要道,遂成为吸收移民最为集中的地区。随时间的推移,具有川东特点的,有一套完整程序的婚嫁礼俗“坐歌堂”也逐步形成,但曲调、歌词表现形式等方面,仍有浓烈的“湖广”嫁歌的意味。此习俗一直沿袭到“文革”时才逐渐走向衰弱。


“坐歌堂”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伴生物,它能从多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,更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)生存状况的一面镜子。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传统民俗文化表现形式。具有川东特色的“坐歌堂”是记录川东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,是了解、研究川东封建社会风土人情、伦理道德、价值观念、妇女地位、表演艺术、民间语言、民间音乐、服饰饮食不可或缺的依据。“坐歌堂”所唱歌曲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它源于民间,但“赋、比、兴”手法使用娴熟,极具形象感;曲调舒缓有致,简单易唱,具有地方民歌的典型特点;几近口语化的歌词,上口易记,既生动可感又充满浓烈的泥土气息;歌曲或哀惋、或诙谐、或忧怨、或深情,情感跌宕起伏,极富感染力。“坐歌堂”这一民间婚嫁习俗,稍加改造,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倡导节俭实习俗的今天,仍具重要价值。

小编找这些很辛苦的!给我点个赞呗!